首页 > 新闻动态 > 正文

开放原子开源“校源行”清华站成功举办

2025.05.01 13:43

4月18日,由开放原子开源基金会、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清华大学软件学院主办的开放原子“校源行”(清华站)在清华大学成功举办。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熊继军,清华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曾嵘出席活动并致辞,中国工程院院士孙家广作主题报告,清华大学软件学院院长王建民、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副系主任薛巍出席会议,开放原子开源基金会理事长程晓明作成果发布。清华大学软件学院副院长王朝坤主持了课程示例与实践环节。各地方工信部门、高校、头部科技企业代表等500余人现场参会,共话开源生态,推进开源教育。

熊继军致辞

熊继军指出,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开源体系建设,将开源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统一部署推进。针对深化开源教育,熊继军提出三点建议。一是让开源在科研教育中“活起来”,鼓励将开源纳入学生通识教育体系。二是让开源在人才评价中“用起来”,建立以贡献为导向的开源人才评价机制。三是让开源在赋能产业中“实起来”,让学生在解决产业堵点中实现个人价值延伸。

曾嵘致辞

曾嵘指出,高校在开源人才培养、技术创新与精神弘扬中肩负着关键使命。清华大学始终秉持“顶天、立地、树人”的理念,以技术驱动开源生态建设,推出了IoTDB、CodeGeeX、ChatGLM等开源项目,为全球开源社区贡献“清华智慧”。

孙家广作主题报告

孙家广指出,共建、共治、共享的开源模式是推动基础软件突破、构建数字中国的重要力量。人才是开源能力的关键要素,要让学生在服务国家的战略需求中磨炼能力,做出“能用、管用、好用”的软件。

会上,程晓明发布了“以贡献为导向的开源人才评价机制”,建立了从学习者到参与者最终成为贡献者的成长路径,为开源人才识别提供了有力补充。此次“校源行”2.0的发布,标志着全国高校开源教育推广走向新阶段,将进一步发挥地方政府和高校的作用,形成高校开源建设新局面。

王建民发言

王建民作为高校代表发言,希望大会可以促成基金会和教育部的产学合作协同的开源专区项目,将开源内容融入到高校教程教学与培养中,为我国开源人才持续成长提供制度保障。

陈渝发言

清华大学计算机系副教授陈渝表示,近年来建立了基于Rust编程语言的操作系统设计方法,并打破传统的课堂界限,引入开源OS训练营、推动全国OS比赛,形成开源共享&跨校共建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推动了国内操作系统人才培养与生态建设。

圆桌讨论环节

在圆桌论坛环节,清华大学软件学院副研究员黄向东做了开源概念破圈传播故事分享。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