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清华生日快乐
付滨*(2003级)
凌晨一点。三月初的时分,匹兹堡这里天上还飘着雪。这样的雪景在北京是越来越难看到了。记忆好像一直安静地储存在大脑里面的某个地方,直到遇到什么特别的事情,才会一下涌上来,并且一件一件接着涌上来。比如当我到移动硬盘里找软件,看到毕联晚会的录像的时候。忍不住点出来看,那一件件往事仿佛解冻一般,一丝丝情感方佛出窍一般,由此蔓延开来。
二零零三年七月,我和零三届的一百七十余名同学一起踏入了清华的大门,计算机系的小门。林闯老师当时说,祝贺大家选对了大门,同时更祝贺大家跨对了小门。四年多过去,当初一张张稚嫩的脸孔已经慢慢成熟,当初聚在一起的我们如今也已四散各方。此时此刻,我不知道亲爱的同学们是否也像我现在的心情一样,赞同当初林老师所说的话。但也许我们都不能否认的是,我们把青春留在了这里,我们在这里度过了也许是生命中最难忘的一段时光。
该从哪里说起呢。让我们印象深刻的老师们么?杨士强老师著名的京剧,简怀玉老师著名的雪天骑车可导,殷人昆老师著名的儿子•日本等理论以及由此产生的其名字的谐音,徐明星老师著名的举一反三的功夫,以及徐玉华老师四年来事无巨细的操劳。当然,还有我们敬爱的辅导员们,刘导何导袁导丁导贾导。有时候因为种种原因,我们当时也不是特别理解老师们的一些安排,辅导员的一些决定,但是我相信,大家能够深刻感受到老师和辅导员对我们的关心与帮助,因为他们也都是为了我们能够学习生活地更好,为了我们将来能够为自己的这段经历感到骄傲和自豪。
(为了表示亲切,以下就以我们常用的“贵系”来称呼我们清华计算机系)。在清华这样高手如云,藏龙卧虎的地方,系与系之间的竞争比较激烈,各个系同学的归属感荣誉感也都很强。但是我们普遍觉得在贵系,这样的感觉是全校最好的。也许是因为我们系内的交流平台比较顺畅与流行的缘故,系内同学的关系非常好,遇到什么系内系外大小事件也都能够及时处理解决。每次马杯比赛或者学生节各项活动前后,都能感受到全系同学上下团结一心齐心协力的氛围,感觉到大家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而奋斗的热情。因为这一点,我很庆幸自己是在计算机系度过了这四年,和身边的兄弟姐妹们一起经历了这一件件难忘的事情。
作为贵系学生会文艺部的成员,我参与了三届学生节的筹备工作。对于很多工作人员来说,筹备工作是辛苦的,他们不得不占用一些学习时间,甚至在最后几天熬夜进行工作。因此每次学生节结束之后,大家聚在一起回忆当初,都觉得这段时光是彼此很深刻的记忆。对于外界而言,清华大学,计算机系的学生,也许只会死读书,比较呆板或者缺少情趣。但是在我看来,我们一次又一次地展现了我们的多才多艺,以及德智体美劳各方面的素质。我们证明了,即使在将来的工作岗位上,我们也有能力成为政府公司各个部门的栋梁,成为对祖国有用的人。
而对于我个人来说,在贵系的生活同样是难忘的。我记得我从大一时的拘禁不善言谈,到之后慢慢参与系里的各项活动,再到最后能够组织一些活动,贵系见证了我的改变与进步。学到的知识和能力自然是很大的一方面,而我此外也熟识了很多优秀的老师与同学,找到了之后前进的目标与方向。
毕业之后,我来到美国继续学习深造。在清华我并没有过多的参与研究工作,所以对于此不敢妄下评论。诚然,贵系和美国一流大学的计算机系相比,差距还是广泛存在的。无论从师资力量,软硬件建设,或是学生的水平而言,贵系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是我也能逐渐感受到,这种差距在逐渐缩小,并且贵系上下有这样的决心继续努力缩小这种差距。我相信在可以预见的将来,无论是清华还是贵系,都会越来越好,都能够像如今中国在世界舞台的地位一样,受到各界的瞩目。
卡内基梅隆这里没有围墙,标志物只有草地边的一个和地面夹角七十五度的柱子,柱子上面有几个各样的人在快乐地往上爬。对我而言,这似乎就象征着我们前方的路。路是遥远的,陡峭的,更是可能背离人们的常规、在人们想象之外的,但是我们仍然可以在这条路上看到一个又一个快乐地向前迈进的人们。他们不管别人怎么看待他们,也不知道天空上方究竟会有什么。但是至少努力过后,发现天上的风景独好。
我们在清华大学计算机系,我们热爱的地方已经走了四年。我们很快乐。我们还会继续走下去。

| *付滨,北京人,2003年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毕业,考入清华大学计算机系计35班就读。2007年本科毕业,获学士学位并赴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攻读博士学位,研究方向为人工智能、机器学习与数据挖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