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动态 > 正文

研究生代表魏钧宇在2024年毕业典礼上的发言

2024.07.01 08:17

惟精惟一,笃行不怠,做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

——在清华大学计算机系2024年毕业典礼上的发言

学生代表 魏钧宇

魏钧宇,2015年考入清华大学计算机系(本科),2019年进入清华大学计算机系高性能所攻读博士学位,2024年获评清华大学优秀博士毕业生、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导师薛巍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数据压缩和数据存储,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FAST、SOSP、Eurosys、TOS等国际顶级会议期刊上,获评《计算机研究与发展》封面亮点论文,所提出的压缩方法应用于骨干企业的日志存储业务中,每年可节省上亿元成本。曾获国家奖学金、钟士模奖学金、蒋南翔奖学金、清华大学优秀共青团员等荣誉。

各位尊敬的系领导、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大家下午好。

我是来自高性能所的博士毕业生魏钧宇,很荣幸在这里代表我系毕业生发言。

九年前,我在C楼门前的迎新摊位上第一次见到了微笑着向我招手的酒井宝宝,那个温暖瞬间在我的脑海中久久定格。九年后的今天,我身着博士毕业服,在自己最敬爱的老师的注视下参加这样隆重的毕业典礼,我相信在座的每一位同学也和我一样,都经历了太多蜕变与成长。如人饮水、冷暖自知,请允许我在这里,讲讲我自己的故事,希望能同各位共勉。

回望过去,在计算机系读博的时光中,我由衷地感谢导师的悉心指导和系里提供的优良条件,让我能惟精惟一地沉潜为学,笃行不怠地上下求索,理解拓展人类认知边界的艰辛与神圣,也感受到一名研究者应具有的使命担当与社会情怀。五年前,我最开始做日志压缩的时候,在所有计算机系统领域的顶会上都找不到一篇相关的论文,在互联网上也只能检索到寥寥数篇参考文献,这个领域的小众和冷门让我倍感心寒。但我的导师当时给我提出了两个问题:第一,日志压缩是不是经济社会的一项真实需求?第二,参考文献少是不是意味着这恰恰是一个前人了解甚少的方向?如果这两个问题的答案都是肯定的,那我们研究者有什么理由不在这个领域开拓进取,沉潜为学。在导师的鼓励下,我勇敢地走上了这条孤独的道路。五年来,我深钻这一个方向,立志做全球最好的日志压缩方法,在这个具体问题上不断深挖,折服于前人的智慧、又小心翼翼地去探索与突破认知的边界。当我看到自己的理论和方法真正在经济社会的发展中发挥作用时,我由衷地明白了任何一个看起来不起眼的小问题,只要挖掘地足够透彻,就总能发现其背后蕴含的那普遍性的原理。这其中包含的是宋儒所讲的“月映万川、理在万物”的深刻洞见,更是学术研究过程本身所具有的独特魅力。

展望未来,我们计算机系毕业生即将奔赴祖国的大江南北、各行各业,将与新时代同向同行,奋进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上。我希望自己和在座的各位都能做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一方面,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离不开我们每一个人的贡献和努力,我们都应尽自己所能,以求真务实、脚踏实地的精神,在各自的岗位上发挥好应尽的职责。“功成不必在我,但功成必定有我”,尽管每一颗螺丝钉都看起来微不足道,但每一颗螺丝钉又是那样不可或缺。另一方面,在即将奔赴远方之时,我也希望自己和在坐的各位都能做到“永不生锈”,永远年轻,永远热泪盈眶,永远保持年轻人应有的青春活力与朝气蓬勃,保持计算机系教会我们的那份清澈与纯粹,做到心境澄明、心力茁壮,以奔赴山海的热爱和敢想敢闯的勇气去拥抱属于我们的星辰大海。

“鹏北海,凤朝阳,又携书剑路茫茫”,今天的我们是即将离开计算机系的孩子,带着老师们教会我们的武器,去直面生活与工作的挑战,明天的我们将是祖国的栋梁,在各自的岗位上发光发热,绽放青春。最后,再次感谢计算机系师长的殷勤教诲,希望与各位同学们共勉,衷心祝愿大家鹏程发轫、背风图南、青衿之志、皓首弥坚。

我的发言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