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动态 > 正文

深圳市清华大学校友会计算机系分会举办校庆系列活动

2025.05.16 15:06

114周年校庆期间,深圳市清华大学校友会计算机系分会(以下简称深圳分会)策划并举办了丰富的校友活动,涵盖“主题论坛”和“校友联谊”两大类型,吸引了众多计算机系校友和行业人士的热情参与,大家齐聚一堂,共叙清华情谊,共话湾区发展。

论坛由1973级校友、深圳分会原会长杨士强致开幕辞,由2003级校友、深圳分会秘书长蓝晏翔主持,旨在通过学术界与产业界专家们的深度对话,探讨超算智算如何驱动大模型技术突破,为科技创新提供智力支持。

杨士强(左)致辞、蓝晏翔(右)主持

会上,多位计算机系校友受邀作报告。1991级校友、清华大学计算机系研究员许斌聚焦“通用人工智能之路”,介绍了自主多模态大模型GLM系列的演进历程,重点阐述了其在教育、能源、工业等领域的创新应用,如“清小搭”学生成长助手和“瀚沫”水电行业大模型,为国产大模型自主可控发展提供了实践样本。

许斌作报告

1999级校友、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数据与信息研究院副院长付昊桓以“超智融合支撑下的地球系统模式发展”为题,探讨了超算与智算在地球系统科学的应用,介绍了从超算到智算的范式变迁,展示了其团队基于国产超算平台的地球系统模式的研发成果,指出数值模式与人工智能的结合提升了气候模拟能力,为应对全球环境变化、促进可持续发展提供着技术支撑。

付昊桓作报告

2001级校友、鹏城实验室教授刘方明剖析了“国产算力和人工智能大模型的机遇与挑战”,指出国产算力在大模型领域的关键作用,分享了智能计算体系结构与多模态工具集的协同攻关成果,以及大模型在金融、气象等领域的应用场景,为与会者呈现了国产算力与人工智能融合发展的广阔前景,也为推动产业创新提供了宝贵的思路与借鉴。

刘方明作报告

自动化系2010级校友、基流科技创始人胡效赫则介绍了“下一代自主智算系统”的创新实践,通过自研通信系统与算法解耦英伟达生态,其GRoCE方案和Venus AI Cloud平台实现了性能对标与成本优化,助力了国产智算集群的高效部署与应用,推动着我国自主智算系统发展。

胡效赫作报告

圆桌论坛环节由1993级校友、深圳分会现任会长、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教授江勇主持,嘉宾们围绕“超智算融合是否会成为大模型发展新趋势”和“国产算力能否支撑通用人工智能”等核心议题展开讨论,交流了“超智融合”的未来方向,展望了科学计算与国产AI大模型的发展潜力。

江勇主持圆桌论坛环节

论坛合影

在联谊活动中,杨士强老师回忆了计算机系校友们从1990年代南下“拓荒”到如今成长为当地科技创新主力军的传承脉络,表示一代代计算机人始终心怀家国情怀,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科技发展的大局中,他鼓励大湾区校友们继续以代码和智慧书写新的时代篇章。

杨士强致辞

蓝晏翔围绕“学术引领”“实践育人”“校企联动”“荣誉加冕”等方面汇报了过去一年深圳分会的校友工作开展情况:全年共举办了5场前沿科技论坛,接待了“计网星粤”“计行珠算”等实践支队,走访自变量机器人、九有数据库等校友企业,并斩获了“四星分支机构”等荣誉,他表示未来深圳分会将继续努力,建设好校友们的精神之家。

蓝晏翔汇报深圳分会校友工作

在“校友故事”分享环节,不同年代的校友们分别讲述了在深圳的奋斗故事。从1990年代深南大道的拓荒岁月,到如今深圳湾广场的创新创业,清华人始终与深圳的发展同频共振,用代码与理想书写下时代的注脚。

校友们发言(节选),分享与深圳的“不解之缘”

从清华园到深圳湾,虽地理空间不同,但清华人“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精神却相同。此次深圳分会的校庆系列活动,不仅搭建了学术交流与产业合作的平台,更进一步地凝聚了湾区清华人的情感。期待未来有更多校友加入湾区大家庭,共同为科技创新贡献力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