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动态 > 正文

首届清华大中小学人工智能通识教育体系研讨会在北京召开

2025.08.08 16:57

7月25日至29日,首届清华大中小学人工智能通识教育体系研讨会在北京召开。会议以“新挑战 新课程 新思维”为主题,探讨了人工智能通识教育的发展方向,分享了人工智能通识教育研究成果与实践经验,为推动我国人工智能通识教育的实际落地增添了新动能。来自全国各地的200余位人工智能领域专家、学者、大中小学校长以及教师代表参会。

大会合影

开幕式上,清华大学计算机系教授、人工智能通识教育研究中心主任马少平代表会议主办方介绍了召开此次研讨会的初衷,希望通过会议凝聚智慧、碰撞思想,为推动我国人工智能通识教育发展贡献力量。清华大学出版社总编辑卢先和在致辞中对清华大中小学人工智能通识教育体系及本次研讨会给予殷切希望。清华大学附属小学副校长梁营章在致辞中鼓励广大教育工作者勇敢承担推进人工智能通识教育的重任。

大会报告结合人工智能发展前沿、人工智能通识课程如何开课、特邀嘉宾报告、企业AI赋能经验分享,给与会老师们带来从研究到实践,从人工智能素养到生成式人工智能赋能教育,涵盖小学、初中、高中、大学不同学段及贯通培养的广域学习。

马少平介绍了清华大中小学人工智能通识教育体系研究项目组的工作进展情况。他介绍,清华大中小学人工智能通识教育研究项目组是由清华大学计算机系、清华大学附属中学、清华大学附属小学、清华大学出版社共同成立组建的。在全国范围内召集“研究实践单位”和“教学试点单位”推广通识教育落地。目前,已有300余所学校或科学馆所通过了“研究与实践单位”或“教学试点单位”审核,已有大量集团校整体加入。研究组建设人工智能讲师队伍,共享、共建课程资料,分享教学经验和教学成果。讲师队伍中已有181名教师,其中高级讲师25名。同时,出版了多本大中小学人工智能通识教材,在国家智慧教育平台等国家级、省市级上线人工智能通识课程等,为全国中小学人工智能通识课提供课程资源。

大中小学AIGE体系图书

清华大学国家信息研究中心副研究员、计算机系人工智能通识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王东展示了全球人工智能技术的研究前沿和跨学科影响,并深刻剖析了人工智能的学科属性。

清华大学附属中学科技办公室主任谭洪政展示了清华大学附属中学人工智能通识教育的探索。他提到,目前人工智能在学校是以两种形式存在:一种是人工智能赋能教育,另一种是人工智能教育。对于人工智能教育的开展工作需要从人工智能通识课程、人工智能创新应用课程和人工智能研究课程逐级对应人才素养培育水平的提升。

大会上,来自清华附中大兴学校、清华大学附属小学、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中国农业大学等十余所院校的代表,以及腾讯、智谱教育等企业代表,分别从教育实践和企业应用角度进行了经验分享。会议特别设置了小学、中学、高等教育三个组别的分会场,来自全国各地的大中小学教师们结合自身教授的学科,分享了人工智能通识教育的实施路径及相关探索工作,通过分享交流活动鼓励一线教师走上人工智能通识教育的讲台。

本次会议从实践校中广泛征集论文、案例,共征集了全文投稿55篇、摘要投稿13篇,最终50篇论文被会议接收,其中10篇论文被评为优秀论文。闭幕式上,马少平宣布了最佳论文,并由AIGE2026的承办单位清华附中秦汉学校代表杨澜报告了下一届年会的大致安排。

此次研讨会由清华大学计算机系人工智能通识教育研究中心主办,清华大学附属中学、清华大学附属小学承办,清华大学出版社、北京中教全媒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协办。会议还得到大圣光华教育集团、普开数据等支持。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