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动态 > 正文

计算机系举办“园丁计划”活动——AI时代青年教师职业发展论坛

2025.10.27 09:39

10月23日晚,计算机系在哈尔滨举办“园丁计划”活动——AI时代青年教师职业发展论坛。计算机系党委原书记、“园丁计划”发起人之一杨士强,计算机系副系主任李国良、党委副书记韩文弢等出席活动,正逢中国计算机大会(CNCC)在哈尔滨举办年度会议之际,共有来自不同院校的40余位“园丁”校友到场参会交流。活动由1991级校友、计算机系研究员许斌主持主流程,由2007级(博士)校友、南开大学卓越工程师学院执行院长程明明和2012级(博士)校友、中国人民大学副教授李彤先后主持主题报告和圆桌讨论两个分环节。

李国良作报告

李国良在题为“新时代青年教师发展思考——学术界与工业界的双重视角”的报告中,从学术界与工业界的双重维度,对青年教师的成长路径提出多方面建议。聚焦前沿性与引领性课题,致力于开展“顶天立地”的研究;倡导长期主义,从容看待论文、项目、奖项、应用成果及人才“帽子”等评价指标,摒弃急功近利与浮躁心态,提高学术底线,打造“正向”学术之风;努力成为“T型人才”,在具备宽广跨学科视野的同时,深耕专业领域,逐渐形成鲜明的个人学术风格;做“靠谱”之师,理解并共情学生处境,以用心、用情的态度培养优秀人才,共同营造积极、健康的学术生态。

陆品燕作报告

2001级校友、上海财经大学计算机与人工智能学院院长陆品燕作了题为“上财计算机学科建设的实践与思考”的报告,他指出,上财计算机学科虽历史基础较为薄弱,但相对工科院校而言竞争更加良性,科研自由度也较高,且经过十余年的建设,目前学科已在理论计算机方向实现单点突破,在计算经济学方向形成重要特色,在人工智能方向开始启动全面布局。此外,他还提出了学科发展需兼顾的“四个平衡”理念,即理论与应用、中国与世界、理想与务实、基础与特色的平衡,并借此次活动契机向年轻校友抛出“橄榄枝”,欢迎大家到上财任教。

柴云鹏作报告

2000级校友、中国人民大学信息学院副院长(主持工作)、党委副书记柴云鹏作了题为“回归初心、知行合一——AI时代科研模式转变思考”的报告,他表示,AI时代,青年教师的科研面临诸多挑战,在此背景下更应回归初心,重新审视科研的本质,探索模式转变,知行合一推动学科发展。作为“园丁计划”论坛的执行主席,柴云鹏还在活动中汇报了前期筹备情况和未来发展规划,他希望“园丁”校友们能凝聚起更大合力,以清华人“行胜于言”的风格沉心做事、踏实育人,切实做好“传帮带”工作,不辜负母校的培养和系里的信任。

圆桌讨论

从上至下、从左至右依次是:杨士强、许斌、柴云鹏、陆品燕、李国良

圆桌讨论环节,杨士强、许斌、柴云鹏、陆品燕、李国良作为嘉宾分别围绕三个主议题展开对话交流,并分享了经验见解。谈及“生存与梦想”,嘉宾们表示,面对激励竞争压力,青年教师不应被短期的学术评价条框所束缚,要敢于追求优秀,允许梦想的多样性;谈及“角色与传承”,嘉宾们强调青年教师从学子到教师的身份转变,不仅是人生角色的更迭,更是责任使命的升华,要时刻坚守底线意识,肩负起传承清华精神的重任;谈及“联结与共赢”,嘉宾们建议青年教师积极加强与校友的交流协作,清华人之间天然的情怀纽带将为大家的学术探索和职业发展提供助力与支持。

程明明(左)主持主题报告环节、李彤(右)主持圆桌讨论环节

现场参会校友发言交流(节选)

活动最后,杨士强和许斌作总结讲话。两位老师表示,教书育人是人类社会的光辉职业,三尺讲台是学校倡导的“大舞台”,他们殷切寄望广大“园丁”校友未来能在这一舞台继续发挥才干,为党和国家培养更多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计算机人才,以实干精神和育人成效诠释清华人服务国家、奉献社会的使命担当。

合影

计算机系“园丁计划”自启动以来,始终致力于推动优秀毕业生群体到高校任教,近年来多次通过嘉宾报告、圆桌对话、校友日等形式开展活动。“园丁”校友是计算机系人才培养的重要成果,为计算机系的学科发展和国际声誉贡献了积极力量。为进一步搭建青年教师学术交流和职业成长平台,计算机系特举办“园丁计划”系列论坛,以促进“园丁”校友群体在育人岗位上发挥更多力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