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系师生为奥运会信息服务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2018.07.21 00:00

我系师生为奥运会信息服务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白晓颖

我系教师承担科技奥运的重任

举世瞩目的北京奥运会胜利闭幕了。为北京奥运会成功举办, 奥组委及其属下奥组委技术部功不可没。从奥组委技术部成立之日起,清华大学计算机系的周立柱、冯建华、邢春晓、白晓颖等老师就作为技术部的专家开展工作。他们是奥组委技术部最早聘请的专家队伍之一,与组委会建立了深入密切的合作。他们作技术专家承担科技奥运的重任,直接为奥运会信息服务的成功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周立柱教授作为科技攻关项目“奥运会信息系统集成测试总体方案及集成测试管理平台的预研”总负责人。多次受技术部的邀请参加信息系统体系结构、通信系统、安全保障等技术咨询专家会议。参与了数字奥运多项科技项目的筹划工作。

自技术部成立之初,邢春晓研究员便参与了奥运会信息系统的调研与分析工作,多次受技术部的邀请参加信息系统体系结构、通信系统、安全保障等技术咨询专家会议。提出了“面向4A的数字奥运公共信息服务和管理系统”白皮书,与数字奥运工作办公室开展了多项交流和合作工作,并在研讨会上作了题为“数字奥运博物馆的研究和开发”的报告。

白晓颖博士是科技攻关项目“奥运会信息系统集成测试总体方案及集成测试管理平台的预研”具体负责人。集成测试调研、规划报告及北京奥运会技术战略的主要作者之一。2002年~2008年,奥组委技术部兼职专家,先后作为信息系统处专家、总体处专家和技术运行中心主任助理,参与奥运会信息系统筹备和运行工作的整个过程。

在漫长的7年中,从奥运会筹备到奥运会运行;从核心的奥运会信息系统到整个城市的科技奥运支持;从基础的成绩采集、处理和发布到数字奥运4A服务、虚拟博物馆等高科技展示,我系师生广泛地参与奥运会信息系统的相关技术、组织和管理工作,在信息服务的调研分析、战略规划、工作计划、合作伙伴管理、测试验收、运行保障等方面,我系师生进行了大量的卓有成效的工作,为奥运会信息服务的成功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从新侨饭店到青蓝大厦,再到北京奥运大厦,我系师生见证了北京奥组委不断发展壮大,见证了清华大学对奥组委的技术支持,见证了奥运科技工作艰辛而又辉煌的历程。

成功完成科技奥运项目,提交出重要的工作成果

由周立柱、白晓颖老师带领的课题组2003年起承担了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奥运会信息系统集成测试总体方案及集成测试管理平台的预研”(课题编号:2002BA904B13)。本课题旨在充分了解信息系统需求的基础上,研究、制定集成测试的总体方案的框架,对测试管理平台的关键技术进行预研并建立原型系统,为北京奥运会信息系统测试的最终实施奠定基础。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分为三部分,包括:历届奥运会信息系统的开发和测试的调研、北京奥运会信息系统集成测试的总体方案的研究,和测试管理平台的预研。根据课题任务书的计划,课题组提交了如下工作成果:

1、 收集、整理、总结和分析了悉尼、盐湖城和雅典三届奥运会信息系统的相关技术资料,形成了两份调研报告《技术体系架构》和《集成测试分析》。调研了大量的资料,调研报告共计470页,17万余字。

2、 立足于北京2008年奥运会的实际情况,参照往届奥运会的最佳实践,在软件测试及软件工程理论的指导下,形成了北京奥运会信息系统集成测试的总体规划报告。报告共分为九个主要部分,40章,共计约380页,19万字。

3、 研究开发了基于Web的、可应用于分布式开发环境的测试管理原型系统(已获得软件著作权,2005SRBJ0248)。该系统从测试文档的定义、描述、组织和管理入手,研究了以文档为驱动的测试流程的管理和监控,从测试的角度为软件质量保证提供有效的管理和度量方法。

在课题的实施过程中,课题组克服可借鉴的经验少、资料散乱、调研渠道有限等困难,对奥运会信息系统,尤其是集成测试进行了深入的研究。项目负责人白晓颖、技术骨干蒋慧还参与了奥组委实习生计划,先后赴雅典奥运会参加了测试赛和奥运会的运行,分别进行了为期三个月的实地考察,对信息系统的准备和运行工作中可能面临的各种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分析。这些工作为北京奥运会的筹备工作积累了大量宝贵的资料和经验,并成为规划报告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2005年4月奥组委组织有关专家对相关成果进行了验收,专家一致认为 “(调研报告)详细、准确、全面反映奥运会信息系统在测试目标、内容、组织和管理方式等方面的要求。”;“(规划报告)立足于北京2008年奥运会的实际情况,参照往届奥运会的经验和教训,在软件测试及软件工程理论的指导下,形成了北京奥运会信息系统集成测试的总体规划报告。集成测试总体方案制订得全面、系统、切合实际、可操作性强,对关键问题论证清楚,为奥运会信息系统有序、高效的集成测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参与技术部工作的清华计算机人感言

除以上述三位老师之外,参与技术部工作的清华计算机人还有四人,也分别担负重任。在漫长的7年中,从奥运会筹备到奥运会辉煌成功的历程之后,参与技术部工作的清华计算机人颇有感慨。让我们分别听听他们的感言:

蒋慧,2003-2005为清华大学博士后,出站后到奥组委技术部工作,任成绩处副处长。

奥运会感言:

奥运会,一个广阔而巨大的舞台——

从这里,我走过山山水水,结识往来朋友;

在这里,我展现自我,发现自我。

完美谢幕,在汗水与泪水中,我与战友们共品成功的喜悦;

崭新起点,在恢宏和壮阔的画卷里,人生更豪迈和开阔!

王海滨,1997年进入清华大学计算机系学习,2001年继续在计算机系网络实验室攻读研究生,2004年硕士毕业工作。通过公开招聘,2005年5月加入北京奥组委,任技术部信息系统处项目助理,一年后被提前提升为项目主管。在奥组委主要工作是负责奥运会IT系统基础架构的组织建设。几年间,组织IT系统的软硬件基础平台的架构规划、技术需求、各项软硬件设备采购和供应商确定,并组织实施;组织奥运会信息系统数据中心、集成测试实验室等的建设。在好运北京测试赛、北京奥运会和残奥会期间,同时作为技术运行中心系统服务经理,承担奥运会比赛系统的运行支持。

奥运会感言:

从原来一直从事技术研发到奥组委技术部的综合组织协调和面对各个技术领域庞杂的工作,能够迅速适应并最终成为骨干力量,我想与清华计算机系的七年经历给我打下的坚实基础是分不开的。清华学习所得到的广阔的知识面、开放的视野以及学习的能力和做事的态度,都是我能游刃有余开展奥运会工作的基石。

百年奥运,中华圆梦。奥运会胜利闭幕的背影下,有我们的付出与收获,相聚是短暂的也是辉煌的,我将继续在清华精神的指引下,不断前行。

许超,于2005年7月加入北京奥组委技术部信息系统处工作。2005年7月-2006年5月,作为基础架构组的一员,参与了奥运会信息系统技术架构的审核,技术平台的确定,以及集成测试实验室,主数据中心等IT基础设施的建设工作。2006年6月至今,加入IT运行组工作。协调奥运会技术合作伙伴源讯公司和联想公司以及其他合同商,完成所有竞赛场馆和非竞赛场馆IT服务的规划,实施和赛时的技术支持工作,确保为奥运会的运行提供稳定可靠的技术保障。

奥运会感言:

上述工作的顺利完成,得力于组委领导的正确指挥,所有同事和合作伙伴的通力配合,也要感谢清华大学计算机系在7年里对我的培养和教育。使我具备了参与奥运组织筹办工作所需的专业知识和综合素质。

董文武,1998年进入清华,2005年毕业进入奥组委技术部,参与场馆成绩信息分发的相关工作,负责赛事成绩册。

奥运会感言:

从零开始,到一点点了解、积累、逐步形成认识和规划体系,再到全面的展开实施,最后到赛时的正式运行;从一个人,到一个小组,最后到拥有一千多志愿者,遍布所有竞赛场馆和部分非竞赛场馆的大部队。台上十分钟,台下十年功。能够直接参与到其中,一步一步走过来,很满足,很庆幸。大学七载,是计算机系的老师和同学们,给我树立了做人的榜样和目标;工作以来,是领导和同事们继续指引我做人、做事。得到他们的关心和帮助,我深感荣幸;这段时光和经历,正是我最宝贵的财富。工作期间,也结识了部分清华的志愿者,同学们用良好的表现,继续书写着清华人的光荣和梦想。作为一名清华人,我衷心地祝愿他们专心学习有所获、用心生活有所得。祝愿清华人不断开创新的辉煌。

图1 北京奥运会信息系统集成测试的总体规划报告。共分为九个主要部分,40章,共计约380页,19万字。

图2 研究开发了基于Web的、可应用于分布式开发环境的测试管理原型系统

[作者简介]白晓颖,女,1973年出生,辽宁人,副教授。1995年毕业于西北工业大学获学士学位,1998年毕业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获硕士学位,2001年12月毕业于美国亚利桑那洲立大学获博士学位。2002年1月回国到清华大学计算机系任教,现任软件研究所副所长。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