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庆征文】20-忆钟士模老师

2011.10.20 00:00

忆钟士模老师

王昌长*

我是1952年秋考入清华的,钟士模教授是我们入学后首批讲课老师,主讲“电工基础”(又名“电工原理”)课。这是一门专业基础课,也是本系有名的三大难课之一。其时我们国家正处在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建设时期,当时156项重点建设急需人才,国家将原 54年毕业的本课生提前一年于53年毕业,故54-年全国将无大学毕业生参与国家经济建设。为此国家决定选取52年入学的部分在校生(我系占入学学生的三分之二,约100人,分4个班)缩短学制为二年,这就需将原计划中的课程数减去一半以上,寒暑假则减为1周和2周,以解决人才需求问题。课前我们已听说钟士模教授是全校的名师,大家很高兴他来担任我们主课的讲课老师。记得开课的第一天,我们这些十七,八岁的小青年早早来到了原电机馆211教室。钟老师给同学们的第一个印象:他是一位学识渊博而又和霭可亲,平易近人的长者。生活上也很朴素,记得秋季上课时,钟老师穿的是长袍。去钟老师家拜年时,看到他家的家具非常朴素,这又给了我一个深刻的无声教育,让我今后在如何正确处理生活问题上有了方向。

该课程是连续一学年的重头课,每周讲课3次6学时,习题,实验,讨论等课需4学时左右,还有课后答疑,学时是相当重的。钟老师非常认真,细致地准备和讲授该课程。由于普通物理已被精简,而场的概念又不易建立,在课程内容的安排,讲解上都要充分考虑到我们当时的这些实际情况,做到深入简出,让学生充分吸收和理解。钟老师就需要更多的精力和时间备课。当时系里为钟老师配备了3位年轻老师当助手,分小班上习题和辅导课。钟老师不时下小班来听课,和助教们讨论课程内容和教育法等问题。钟老师讲课的又一特点是生动,一些难懂抽象的电气概念,常常讲得生动而容易理解。听钟老师讲课虽已过去了半个多世纪,但他严肃认真的治学态度,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以及他的音容笑貌都还历历在目。特别在自己从事教学工作时,常常会和老师们当年教我们时的态度和教学法进行对比,以期改进和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

今年是钟老师的百年诞辰纪念,老师离开我们也已40年了,还记得上世纪1971年当我们还在江西农场劳动的时候,大家缅怀着痛惜的心情,悄悄地相互传播着钟老师突然去世的噩耗,“钟老师,您走得太早了!”大家都在默默地念叨着。

“钟老师,您的学生永远怀念您!”

*王昌长 1935年生,上海人。1954年毕业于电机工程系输配电专业,留校后长期从事高电压技术,电力设备的在线监测和故障诊断,可靠性评估和失效分析等方面的教学,科研及试验室工作。指导硕士和博士研究生。主编“电力设备的在线监测与故障诊断”教材,参编专著和其他教材共6本。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和学术会议上发表文章50余篇。曾获国家教委,北京市,吉林省等科技进步奖以及电力部,清华大学等优秀教材奖等10多个奖项。曾2次访问美国南加州大学参加合作研究。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