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庆征文】22-怀念恩师钟士模先生

2011.12.07 00:00

怀念恩师钟士模先生

陈伯时*

我们1949级的《交流电机》课是钟士模先生教的,你要是问全班同学:“你们的老师中谁教书最好?”异口同声的回答一定是:“钟士模先生!”

我毕业以后留校任教,连续两年担任钟先生为50级和51级电讯组讲授《电机原理》课的助教,学生对钟先生教课的反映也是如此。1951年2月16日校刊《人民清华》上刊载的电三汪懋官、王震如的文章《我们所热爱的钟士模教授》中写道:“一年以前,我们在一、二年级,还没上过钟士模先生的课,就听到三、四年级的同学异口同声地说:‘钟先生讲书讲得真棒。’有的同学还说:‘一上课你的眼光就会听他的粉笔指挥。有时候,你刚发生了一个问题,还没问,他就给你解决了。就像他已经知道你有问题似的。’……直到去年上了他的课以后,才衷心地感到这些话完全是真实情况,丝毫没有誇张。这不仅是我们两个人的感觉,也是我们电三电讯组同学共同的感觉。”

文中又说:“他常和助教先生们说:‘我们在讲课时,不仅要把一些结论告诉同学,还要把怎样弄懂的过程告诉同学。我们应该设身处地去为同学们着想。’”……“他上课时,很注意同学们的反应和情绪。……假如发现有人在皱眉头时,他就知道同学们对这一部分还不太懂。”同学们这些话都是出自肺腑,这样,我有幸既听了钟先生的课,又连续当了两年助教,一点一滴地接受他的教导,学习他的榜样,牢固地掌握了电机学的基本概念和分析方法,并触类旁通,推广应用到其他学科领域,使我终生受益。

钟士模先生之所以教得好,还因为他花了很多时间去钻研教学问题,他经常通过助教和学生课代表来掌握同学们的学习情况,然后根据这些情况决定课程内容的取舍和进度,而不是把教材一成不变地搬到课堂上再讲一遍。这样,不仅学生喜欢学,而且学得好,许多先生也乐于学习他的教学方法,我上《交流电机》课时的助教王遵华先生就说过:“钟先生在基本原理和关键问题上能把物理意义讲得十分透彻鲜明,他分析问题的方法十分简洁而且富于启发性,使我们也去学习他怎样分析问题。”

钟士模先生不仅教学好,在其他方面也受到同学们的爱戴。1949年,学生进城参加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时,他担任了电机系的大队长;1950年,他曾担任全校文娱体育委员会的主席。他是篮球健将,是当时电机系教授五虎将之一,另外四位是常迵先生、杨津基先生、黄眉先生、唐统一先生。那时体育馆每周二晚上开放给教工打篮球,电机系教师是必去的常客,我们这些年轻助教打球的技术都不如他们,只是体力充沛,在场前场后奔跑传球。钟先生比较胖,经常埋伏在篮下三秒区外,只要别人把球传到他手中,他跑两步,勾手一扬,球便应声入筐。

事隔60年,每当忆起自己初参加工作时的情景,第一映入脑际的总是钟先生的无言示范,对后辈的谆谆教导,以及他充满活力的身影。今年是钟先生一百周年诞辰,作为他的学生,我永远怀念他!

*陈伯时,福建闽侯人,1928年生,汉族,1949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电机系,留校任教,1951-1954年就读于哈尔滨工业大学研究生,返校后在电机系、自动化系任教,1983年调上海工业大学,后并入上海大学,曾任教授、博士生导师。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