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步星:“大数据匠人”是怎样炼成的?

2018.01.11 00:00

以“创新技术推动应用进步”的蒋步星

年少的他是1989年中国首次获得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IMO)团体冠军的主力队员,个人金牌获得者。年青的他在清华计算机系度过了7年学习时光,其间只从家里拿过一千元钱,靠课余讲课、编写程序赚钱供养了自己的学业。

如今的他作为北京润乾信息系统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润乾软件”)的创始人、首席科学家,先后荣获“2016年中国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十大领军人物”和“2017中国数据大工匠”称号,始终秉承“创新技术推动应用进步”的理念,在中国大数据发展道路上书写着大国工匠情怀。

他就是清华大学计算机系89级系友蒋步星,一位能写书、会弹琴的“数据匠人”……

想要脱颖而出,唯有勤奋

蒋步星1972年10月出生于新疆石河子,生性聪颖。在新疆石河子第五中学就读的他属于那种上课不听讲也能数学拿满分的好学生。15岁时经过两轮选拔考试,他考上了国家教委主办的理科实验班,被分到了北京实验中学的数学班。于是,他告别了父母家乡,坐了70个小时的火车来到了首都北京。

初到实验中学,蒋步星仍然像在新疆时一样,上课不怎么听讲,下课就玩计算机,总觉得自己比周围许多同学都聪明,不用听讲成绩也不会差。很快,骄傲自满情绪所带来的负面影响逐渐显露出来,接二连三的事,给了他沉重的教训:先是美国数学邀请赛上成绩不理想,后是在课堂上听不懂老师在解题推导过程中所谓的“显然”为何物,再到考出了令自己终身难忘的数学成绩历史最低点……一连串的打击浇醒了“以聪明自居”的蒋步星:“和同学特别是南方同学相比,我的基础差得太多了,我连n和n+1互素这种真的很显然的知识都需要反应一下。在原来环境能很出色,不是因为自己够强,而是周围人太弱。”他意识到只有恶补自己的薄弱环节,比高手同学花更多的时间,不停地做题,才有机会迎头赶上。蒋步星开启勤奋模式,告别计算机,一天24小时除了吃饭、睡觉,都用在了做题上面。历经了一年的疯狂做题,他的笔记本上记录了上千道难题。

勤奋的汗水使得蒋步星得以从实验队中脱颖而出,最终成为仅有6人的奥赛国家队一员;勤奋的汗水使得蒋步星与他的同伴们一起拿下奥赛团体冠军,为我国在该项赛事中实现冠军零突破;勤奋的汗水使得蒋步星在与来自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数学精英进行对决时,镇定自若,力压群雄,获得个人金奖。经过这些事情的他说:“我不再相信聪明了。我仍然认为自己挺聪明,但聪明人实在太多了,想要脱颖而出,唯有勤奋!”

数学人生,严格与抽象

蒋步星与数学之间的缘分从什么时候开始已无法说得清楚,从小到大,无论学习、生活还是工作都不曾与之分开过。奥赛夺冠后,蒋步星开始了到清华大学计算机系求学的学习经历,却“意外”的又开始了与数学为伴的生活。因为,他所在的理论班被要求与数学系的同学们一起研读莫斯科大学数学力学系的《数学分析》。要知道在当时的清华园里,只有计算机系理论班的学生才能有此“殊荣”与数学专业的学生一起去啃艰深的数学知识。如此算来,蒋步星接受正规的数学训练也有四、五年的时间。而在这种专业训练下所形成的数学能力,“不仅在读书时帮助我很好地理解了各种计算机原理并能举一反三,直到现在仍在我的工作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蒋步星说“为了制作更好的报表软件,我们研究了千余张中国报表,从中发现规律,提出自己的数学模型,发明新的概念,比较彻底地解决了中国报表的多源、分片、格间运算等问题。而基于这些理论开发出来的产品,在工作效率上比国外产品提高了近一个数量级!”

数学之于蒋步星的意义早已从一门学科升华为了他的重要人生哲学——严格与抽象。“我不会轻易地相信自己的直觉,无论直觉感觉是多么合理也一定要有严格地证明才能认定结论是正确的,而一旦从理论上证明过的东西,就不再怀疑,无论直觉感觉是多么不合理也可以接受;抽象则是贯穿于我工作的任何环节,我习惯于从问题的表面追溯其本质,从众多看似杂乱无章的东西中寻找出其共同的规律,从而发现一致的美,然后再充分利用总结出来的理论去指挥其他的工作。”

瞄准企业软件,创业初有成

在清华度过的7年学习时光,蒋步星只有在第一次踏入大学校门时从家里拿过1000元钱“启动基金”,其他的学习和生活支出都是自己赚出来的,低年级时讲奥数课,高年级时帮别人开发软件。凭着开发的屏幕取词软件、中小学校长办公系统以及CAI课件产品等等软件,他每月都有数千元收入,成为同学中的“有钱人”。先“富”起来的蒋步星特别“讲义气”,平时跟兄弟们出去吃饭,买单的基本都是他。这段超前的“IT实践”经验,使得蒋步星对于“IT”市场的了解和认识飞速发展和成熟,形成了敏锐的市场判断力。自主创业的“种子”在这个时期已经开始萌发。后来在清华紫光系统集成部、长天计算机系统公司等国内知名公司担任管理职务期间,蒋步星越发明晰了自己的抱负所在,凭着深厚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蒋步星敏锐的捕捉到企业级通用软件市场未来存在巨大的发展空间。于是,在2000年6月,蒋步星正式走上了创业之路。用自己辛苦积攒的30万元,他创办了润乾软件,经过五年的摸爬滚打,终于凭借面向企业应用的报表软件——润乾报表V3.0,建立了对国外同类软件的竞争优势。

工作中的蒋步星

“骨子里”的自强不息

创业,一个人前光鲜、人后沧桑的“人生选择”。对于蒋步星和他的润乾来说,经过17年的打拼,能够成为以“创新技术推动应用进步”的国内最资深的数据产品提供商,在瞬息万变的商场上,也是一场战役、一场战役拼杀出来的结果。“最悲惨的时候,给员工们开完工资之后,口袋里就剩几个铜板了”。蒋步星说,“在企业面临困境的时候,要想继续生存下去,只有硬扛到底,坚持下去……谁能做到不死,谁就能成功”。

2011年-2016年的5年里,蒋步星和他的润乾经历了“生死抉择”:公司管理层在经营方向上发生分歧,是继续做以技术为核心的产品型公司,还是要继续成为面向终端用户的解决方案提供商?五年的漫长犹豫,在瞬息万变的商场上,给足了竞争对手可乘之机,润乾原有的优势正在日渐消退,寻找突破已经势在必行。“我的逻辑链在于,一定要做厂商,一定要拿光盘换支票,不要做定制开发,不要到用户那里做项目,产品永远都是标准化的,这样才能零成本复制。”凭着这个信念,蒋步星7年磨“1剑”,经过研发重构了4个版本,正式对外发布不依赖关系代数模型的计算引擎——集算器,有效地提升了复杂结构化大数据计算的开发和运算效率,带领着润乾走上了一条比报表市场空间更大、有一定技术瓶颈的空白市场——数据计算。

不放弃、不服输、不怕吃苦的蒋步星有着超乎常人的坚强毅力和自学能力。从小他体育不太好,但是长跑却特擅长,还曾经得过奖。喜欢吉他,却苦于没有老师指点,他就靠着一本偶然得来的乐谱,勤学苦练,自学起来,从一个对吉他一窍不通的门外汉,成长为了业余吉他的专业级优秀选手,能够熟练地演奏《阿尔罕布拉宫的回忆》、《阿斯图利亚斯的传奇》这样的经典大曲和高难度的《彝族舞曲》,更是曾在清华大学古典吉他比赛中荣获第一名。

蒋步星在公司年会中演奏吉他

“精雕细琢”做“匠人”

自从创业至今,蒋步星执着于“要拥有自己的核心技术”。无论是最初的研发报表,还是后来的“数据计算”,蒋步星坚信“唯有创新才能生存”。在做报表之初,为了解决数据展现问题,蒋步星研究了数千张报表,研发出了非线性报表模型,一举解决中国报表问题,大大提升制表报表工作效率。为了解决报表的数据准备问题,又带领团队勇于创新,研发出了一套数据计算引擎,设计了一套程序语言,作为报表工具的辅助模块提高工作效率,解决了数据计算在描述和实施上的效率问题,实现了对国内外行业传统做法的颠覆和超越。后来又发现计算本身比数据展现应用面更广,在理论和实践方面都有很大的研究价值,蒋步星又带着团队把计算引擎独立出来,并将在其基础上发展数据库、数据仓库等产品。现如今,他们正朝着拥有自主产权的非关系型强计算数据库仓库/云数据库产品迈进,并最终实现拥有从数据呈现与采集到数据计算与存储的全线数据处理软件,为国内金融、电信、能源、政府、军工等多个行业提供高效便捷的数据产品,全面解决数据采集、处理与展现分析领域的问题。

“要尽可能地为社会多做点有价值的事”,蒋步星没有辜负自己曾经许下的承诺。他不但把多年研发出来的最领先的报表工具核心理论付诸笔端,形成《非线性报表模型原理》在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发行,与计算机科学领域的研究人员和软件开发人员进行分享和交流,而且还继续执着地带领润乾“从客户角度出发解决实际问题,并不断地完善下去”.....

正是凭着对产品的高品质坚持和追求,蒋步星带领着润乾实现了“计算引擎”中国造,以实际行动对大数据领域的工匠精神进行了深度诠释。

蒋步星获“2017中国数据大工匠”称号(左一)

“理念先行、技术支撑、产品落地、商业闭环”,蒋步星和他的润乾在今后的道路上将继续怀揣一颗工匠之心,求真务实、以创新为动力,为中国大数据贡献自己的力量,做中国大数据的有力支撑。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