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我的创业历程——单贵

2014.06.09 00:00

单贵(1964届系友)

前言:2014年5月,深圳,计算机系校友会组织“深圳之夜”校友交流创业之路活动,应计算机系党委书记孙茂松邀约,让我写出86年到深圳的创业经历。谨以此向校领导汇报及与校友分享。

计算机系深圳校友日合影(左起:沈镜莹,黄定远,孙茂松,单贵,刘明杰)

一,清华的基础助我在880厂锻炼成长

我是清华自动控制系405班元件专业1963年毕业的,在校曾任班团支部书记,在校团委组织部、学生会秘书处也工作过。毕业分配到沈阳880厂,它是电子部三个部属微电机厂之一,其前身是电子部收编的私营企业技术骨干力量。厂里师傅技术都很优秀,有的还怀有“绝活”对新来技术人员好出难题,叫“摸摸底”。当年同分配来厂的有10多位大学生,清华就我一人,牌子大,招风。刚来4-5天对工厂还很不熟悉呐,一位老工人工程师给我一张他画的工装装配草图,叫我拆零件;拆零件就是按他的总装图画零件图,我还不知道这工装是什么,硬是凭在校学的制图原理把零件图画出来,标上尺寸,再画出正规装配图和立体剖视图;后来又给我一堆零件草图,让我组合成整机;由于在清华的学习功底,师傅认为我在技术上有用、能干事。工厂从全国各厂调来一批技术和管理骨干,机构调整,成立设计科,入厂刚两个多月就叫我当设计科长。我当时满头雾水,由于在清华的社会工作锻练、积累,使我敢担当渡过了起步考验。

1966年880厂搬迁安徽阜阳后,我曾任职技术、生产计划科长、代理厂长。880厂适合多品种小批量生产,适应计划经济需要。 80年后发展民用产品,将收录机电机安排在880厂,列入国家“六五”计划。民品需要量大、便宜、质量好,它和多品种小批量生产模式完全不同,需要规模化大生产;当时,这是一种全新的系统的生产管理技术;限于国产设备、模具精度及材料等诸多原因,国内多厂家曾联合攻关,收效甚微,遂改为“引进关键设备与技术”。我作为厂总工程师具体负责这项工作。

我们首先引进日本“三协”公司直径φ36mm收录机电机装配生产线,但零件加工设备和技术要三年以后提供!清华自强不息的精神和紧迫感激励着我,决定甘冒技术风险,自出产品图,通过设备厂定制设备和模具;既节约了外汇又提前两年解决了零部件国产化!同时还将这一经验推广给行业有关企业,打破日方垄断。

二,自强不息,创业深圳

1986年4月应朋友邀请,我到深圳考察;看上了深圳的优惠政策,方便的地理、交通,以及招工环境等优越条件。我在880厂用结余外汇买了一条市场较好的日本mabuchi收录机电机装配生产线待裝;深圳和珠三角是国内电子产品最发达地区,市场好;考虑到如果这条线放在深圳,既享受企业减免税优惠,又有海关方便,交通便利条件;对地处交通不便、信息慢、协作不畅的安徽阜阳880厂,是一次难得的机遇;为国家微电机事业“自强”,也是我有心而没机会实现的创业愿望。因此决定与深圳黎明公司签订合同,双方投资共建“深圳发发微电机公司”。深方出资厂房和宿舍,厂方出生产线。按深圳规定,深圳方出董事长,副总经理,侧重行政管理;内地方出副董事长,总经理,侧重经营和生产技术。按深圳当时说法这叫“内联企业”。

初期,工厂设在八卦岭工业区524栋五楼,宿舍在23栋住宅楼七楼。当时八卦岭厂房、宿舍都是新建,还没人入住,一片荒凉,我们是第一家入住户。整栋楼的公用场地,蓄水池都是几位年近半百的同事带着几个仅有的年轻人打扫和清洗;宿舍家具也是我们这些人从一楼慢慢抬到七楼;当时和外界联络不但没有手机,整个片区连座机电话也没有,打电话要骑自行车到东门电话局,长途电话排队到22点后仍不通,经常空跑一趟。七、八月份深圳天气不像现在到处有风扇和空调,大家从北方来,坐着都冒汗,再加上这些是出大力的活、人人挥汗如雨!真的是一群拓荒牛!举目皆难处,但我们乐观、刻苦、怀着梦想投入创业期的建厂。

1986年11月第一次董事会,聘我为总经理,从1987年开始任期四年。我对发发公司提出的创建规划是,一年打基础,二年搞巩固,三年求发展,以“团结奋斗,发展发达”精神工作,三年达到了目标。

“mabuchi φ36mmEG”产品在当时不论技术和管理都是很先进的,我们认真全面贯彻的同时又不断吸收新的更先进技术补充,提高。用它树立公司形象;用深圳优惠政策和地理、市场优势,“内联外引”,发展壮大:

1,內联,和舟山电机厂合资建“神舟电讯电机公司”。它是国内唯一引进日本三洋φ24mm机型。新公司1988年投产,当年投产当年见效益。

2,外引,合资建“国发”公司。88年台湾还不能直接进入大陆,通过“香港国商连”公司和台湾“亚洲光学”,合资“国发”生产销售直径φ12mm照相机电机。1989年和“日本佳能电机”合作生产直径φ29mm汽车收录机电机。他们管理先进,月产量大,都超过20万台以上。

发发公司的mabuchi EG线单班年产120万台。通过四年的自我改造和扩展,年生产能力可达750万台,产能提高六倍。90年实际装机为601万台。占全国同类电机总产量964万台的62.3%;品种由单一的品种收录机电机,扩展有不同直径5个系列多规格品种的照相机卷片电机、调焦电机、汽车收录机电机等,替代进口或填补国内空白产品。

合资合作不仅进一步吸收了国际先进技术和管理,提高了企业素质,同时也培养了一大批技术和管理骨干。由于吸收了国外多家技术,有的工艺技术又是在国内首次使用,这使发发公司大生产技术在国内居于领先地位,为今后结合中国国情,走自己发展道路奠定了有力基础。发发公司1987年获深圳市公交系统先进企业称号;1989年获省级先进企业称号。

3,走自己道路发展国产产品

1991年初我任届期满离开发发公司。带一部分技术和管理骨干,合资建立以开发国产装配线,国产零部件为目标的晶密微电机公司。经过半年多的准备和研发,结合国情取国外技术所长,研制出国内第一条φ32mm倒带机电机生产线。利用国产设备自制了零部件。公司不但自产自销电机,还对外生产销售了两条生产线。

值得欣慰的是,与我一起创业的、后来不断加入不断成长起来的年青人,在深圳创建了多个优秀的微电机企业,有资产过亿产品销往世界各地的“深圳市唯真微电机有限公司”,有“深圳市神广微电机公司”等等。

三,发展有生命力的民营企业

1995年我60岁在深圳退休,但仍有壮志未酬的情怀,不忘蒋南翔校长“为祖国健康工作50年”的教导,并没有开始养老的日子。

1996年,我和清华自3年级黄定远、沈镜莹,自4年级刘明杰,电子部原微电机主管王旭、电子部21研究所原所长王台宝等几位志同道合的老同学,老朋友及优秀的年轻骨干,吸收日本专业人士小仓诚共同集资,成立“深圳小仓微电机公司”,初期我任总经理,在公司发展过程中,我们重视和培养年轻人接班成才,他们很快成为技术及公司领导主力,老人渐退为助理、副职,经过多年打拼和整合,公司发展为现在的“深圳市仓兴达科技有限公司”。

仓兴达公司创业班子的老中青领导(右三为作者)

助力创想,不断驱动未来!从2000年开始,我目睹年青一代,在老一辈的带领和支持下,率先研制成功并进行各类手机振动,无线自动伸缩电机的规模化生产,2003年首家成功研发圆扁式振动微电机,继此仓兴达公司以一发不可阻挡之势,不断研发成功并不断扩大公司规模;产品拓展到医疗、自动化、汽车、机器人、飞行器、手机、平板电脑、打印机、安防设备等领域,特别是成功开发了进入欧美、取代世界名企市场的一些高端微电机,

2004年仓兴达获批“深圳市高新技术企业”,2012年获批“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目前公司在深圳和重庆各有一个微电机生产厂,在台湾、香港、德国、 日本都有关联公司,在美国设有办事处,产品远销欧美日港台。

在深圳的后20年间,我感受民营企业的生命力,感受年青人的创造力,和他们一起,清华人的梦想在继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一直深深的印在我们的梦想和实践中。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