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7日上午,计算机系“园丁计划”校友座谈会在自强科技楼1号楼(新系馆)B2学生活动空间举办。计算机系原党委书记、1973级校友、“园丁计划”发起人之一杨士强,计算机系党委副书记赵颖,2007级博士校友、中国人民大学吴玉章讲席教授范举,2019级博士校友、上海交通大学计算机学院助理教授周煊赫,2018级博士校友、北京工业大学助理教授韩义恒,2019级博士校友、北京科技大学特聘副教授寇明阳等出席活动。50余位研究生、博士后等参加活动,活动由计算机系研究员许斌主持。

赵颖致辞
赵颖热情欢迎校友嘉宾返校作报告。她指出,计算机系自创建以来就肩负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历史使命,这些年来,立足学科特色,通过“园丁计划”与“家国计”就业洽谈会等创新性举措,计算机系成功搭建起了人才培养和输送的实践平台,已引导了数百位优秀毕业生投身教育事业。此次受邀作报告的嘉宾,皆是杰出的校友代表,希望以此次活动为契机,进一步搭建校友与研究生、博士后之间的信息分享和深度交流的桥梁,引导学子们传承育人精神,投身“园丁”事业,共同为教育强国贡献力量。

范举校友作报告
范举校友作为主讲嘉宾,以“青年教师成长的加法与减法”为题,带来精彩的特邀报告。他强调,青年教师在面对项目申请、科研教学时要做好“加法”,积极参与国家前沿课题申请,凝练科研创新点;关注交叉等学术成果,融入课堂做好创新设课。在尝试“双肩挑”、职业规划等工作中要做好“减法”,学会在繁杂事务中运筹帷幄、提质增效。他表示,在清华读书时,导师周立柱教授的指导让他受益良多,他鼓励学弟学妹们能“破卷成蝶”,在职业发展中坚持走自己选择的道路。

周煊赫校友作报告
周煊赫校友以“青年老师在AI+浪潮下的学习与成长体会”为题作分享报告。他结合自身跟随导师李国良教授团队开展的科研实践历程,用参与研发的案例和数据阐述了AI大数据技术的变革,表达了对AI发展前景的构建思考,并分享了在学生培养、论文指导等方面的心得和体会。

韩义恒校友作报告
韩义恒校友以“青椒视角下我认知的重构”为题作分享报告。他介绍了自己初任青年教师时,在处理科研压力和师生关系上面对的迷茫和困惑,以及如何通过自我认知的重塑完成了思维上的转变,最后,他结合学生培养的具体案例,分享了从“职场新人”蜕变为“成熟青椒”的成长历程。

寇明阳校友作报告
寇明阳校友以“学术界or工业界——青椒入职经验分享”为题作分享报告,深入剖析了自身在择业时的心路历程和求职经验,并介绍了学术界与工业界的不同特点。报告中,他还介绍了北科大的情况,分享了“青椒”的工作经验,寄语同学们找准自己的赛道,保持初心,坚守学术理想。

许斌老师主持并介绍B2空间设计理念
许斌老师介绍了此次活动举办地点自强科技楼1号楼(新系馆)B2学生活动空间的设计理念,着重阐释了B2天井设计与计算机系“9#”文化的传承关系。他激励在场同学把握机会,积极汲取优秀校友嘉宾的教职经验,期待未来有更多学子能承担起“园丁”的重任,让计算机系的育人精神在这片空间所承载的文化底蕴中薪火相传。

杨士强老师特别发言
杨士强老师特别发言,他回溯了“园丁计划”项目的发展历程,见证曾经的学生如今站在三尺讲台上成长为优秀教师,这种事业传承比任何荣誉都令人自豪。杨老师鼓励更多学生加入“园丁”这一光辉的职业,与此同时,他还邀请校友嘉宾常回系里看看,用自己丰富的人生阅历和专业经验为在校的学弟学妹们做职业方向的导引,共同推动计算机系的人才培养工作。

会场
活动现场气氛热烈,会后,校友嘉宾还与学弟学妹们展开了一对一的深入交流,为有志从教的同学们答疑解惑,帮助同学们进行合理的职业规划。

合影
计算机系“园丁计划”于2008年左右发起,旨在积极引导、推动优秀的博士毕业生(包括博士后)到高校任教,项目开展17年来取得累累硕果,据不完全统计,计算机系已有超过300位毕业生通过该项目到国内外高校任职或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不少毕业生直接在一流高校担任教职,他们在教学科研第一线为计算机教育事业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此次“园丁计划”活动旨在传承计算机系的优良传统,是计算机系为庆祝114周年校庆的特色活动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