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裕禄式的好书记彭春龙

2018.07.17 00:00

焦裕禄式的好书记彭春龙

山西省五寨县是一个国家级贫困县,地处晋西北黄土高原,人少地多,极端最低气温一36C,无霜期只有 120天左右,年降水量平均478毫米左右,降雨不平衡,县城北部六个乡镇全部严重缺水,只有耐寒抗旱的庄稼才能生长。

从 1994年开始,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就被指定在五寨县开展定点扶贫。“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只有找到符合当地自然条件和市场需求的经济作物,才能真正帮助他们脱贫。“授人以渔”的重任落到了到五寨县挂职任县委副书记的中国中医科学院研究员彭春龙教授( 1973级计算机系)的肩上。

经过深入调研和论证,彭春龙与当地专家达成了共识:五寨的中药材黄芪是全国质量最好、价格最高的,近十多年来主要供出口,一直供不应求,市场前景十分看好。黄芪不怕冻、不怕旱,特别适合当地的自然条件,尤其是该县西部大量的黄土坡地,如果种黄芪,只要播种时看好时机,保证种子出苗齐,每亩地年收入就能有1000元以上,是往常种粮食作物收入的五至十倍,而且收成稳定,不必靠天吃饭。

“这个人可真是焦裕禄式的好干部,按规定他可以配车和司机,可他坚决不要,开着自己的奥拓跑遍了这里所有的村村寨寨。他心地好,看到困难的家庭就自己想办法帮助人家,现在,县里很多老百姓都信赖他。”五寨县农业局田忠义副局长这样评价说。

两年来,由于需要联系扶贫资金、化验药材的相关数据,彭春龙经常开车往返于北京和五寨县之间,为了不给地方财政增加负担,他尽量不走高速路,走乡村公路,甚至曾为此在深山里面迷过路。“我是来扶贫不是来享受的。即使没车,从北京到山西还可以坐火车、公共汽车,多倒几次车也没什么。”瘦瘦的彭春龙还幽默地说:“其实车小省油,就是舒适性和安全性差点。”两年下来,老彭就是开着这辆小奥拓穿山越岭,跑了6万多公里。

从播种到收获,为了推广这个新品种,彭书记一年到我们村里十来趟。开始,谁也不相信他是县委副书记,一点架子都没有,和我们一起种地,教我们怎么施农家肥。今年,我们家的收成可好了,一亩地药材比3亩地玉米都合算,我们都不知道该怎么报答他。”胡会乡东平村的吴万生是种植黄芪的受益人。

虽然有市场,但是真正推广起来,彭春龙感到身上的压力非常大。关于种植黄芪的经济效益问题,老百姓并不了解情况,也不懂得最科学、最高效的管理和种植方法,因此即使是苦口婆心解释了很多,老百姓依然不认可,他们要实实在在看到结果才能相信。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彭春龙等人的努力下,有农民种植黄芪获得了丰收,年亩产收入将近1600元,第二年每亩还能再增加数百元收入,周围的老百姓一下子活跃起来,大家纷纷要求种植黄芪。然而问题接踵而来,山村里狭窄的土路就盘旋在土岭之上,到处冲刷出来的沟壑,随时吞噬着曲折颠簸的道路。路不好,种出来的东西也没有办法运出去。

“老百姓需要我们引导,项目已经找好,销路也不会有问题,去年在五寨县召开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定点扶贫暨中药材产业化扶贫座谈会,全国各大中药饮片加工企业对五寨黄芪看好,并签订了销售意向书。道路问题的确需要很多资金来解决,但是现在可以保证的是,到收获的时候,收购人员可以到村里去收购。”彭春龙告诉记者,绝对不能让老百姓的积极性再受到挫伤。

去年,五寨县成立了以彭春龙为组长的中药材产业开发领导小组,并下设办公室,把中药材种植作为六大产业之一大力发展。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大力支持下,经过几年来的不懈努力,累计种植各类中药材2万余亩,其中,黄芪种植6000多亩。中药材种植已成为五寒全县上下的共识,成为当地农民脱贫致富的一个重要渠道。

记者在北京发稿的时候,彭春龙正颠簸在返回五寨县的大山里,他希望在自己挂职期间,尽自己的力量,帮助老百姓摆脱贫困,走向富裕之路。

(摘编自2006-11-21《人民政协报》)

[1]原文刊载于《清华人》2007年2期,彭春龙是我系数3班毕业生(1973年入学,1977年毕业)——编者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