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运 “挑担人”

2018.07.17 00:00

亚运 “挑担人”

——记十一届亚运会计算机工程总设计师王继中

1990年10月7日晚,第十一届亚会闭幕之夜。

远离欢腾的主会场,这里悄然无声,在亚运会计算机工程指挥部,总设计师、总工程师王继中很激动。他成功了。然而,通往成功的路却充满了艰辛!

他的思绪飞回三年前的一天。这天,北京市软件技术开发中心主任、年近花甲的杨朝俶推门而入:“我是来请你和我们—起挑担子的,我们打算接一个很大的工程——亚运会计算机工程。”王继中知道这担子的份量。“老王,我们来找你,就是请你帮助分忧的,咱们一起为国家分担这个很艰难的任务吧!”听了这些,王继中别无选择,没有比“国家需要我”更具有吸引力了……

就这样,王继中被借调到北软,他四处奔走,筹措技术力量,1988年上半年,在北京市软件技术开发中心的组织下,来自北京十多所高校和科研单位的108位计算机技术人员汇集在一起,这支年轻的队伍,将挑起亚运会计算机工程这副重担。王继中受命于危难之时,出任亚运会计算机工程总设计师、总指挥。

当外国公司赞助1000万美元的承诺化为泡影后,中国长城计算机集团公司站了出来,他们决定赞助628台微机,价值人民币1063万——那是全公司年利润的三分之一。这消息令人激动,也带来些许忧虑,有人说”国产机不稳定,万一砸了,后果不堪设想……”

王继中和他的伙伴们则信心十足.“上国产机,而且要把全部窗口——现场成绩处理和前台查询都留给国产机.”作出这样重大的风险决策,不仅需要勇气,更需要科学的分析。最重要的一点是,王继中相信中国人的爱国心——任何一家能代表中国向世界展示风采的公司,都会倍加珍惜这一殊荣。果不出所料,长城公司派出50余名技术骨干、带着几十台备用机器开赴各场馆实行“三包”,保驾护航。身为总设计师的王继中主持制定了思路新颖、切实可行的工程实施方案。使“实用、可靠、经济、先进”的系统目标得以落实。

1989年初春,南朝鲜派来一个参观考察团,来自4个公司的15位团员均为计算机软件工程专家,他们此行的真正目的是兜售1988年奥运会上开发的软件,然而当他们看到第十一届亚运会计算机系统功能的演练时,即明白此行注定是空手而归。“真没想到你们干得这样快,这样好!”南朝鲜专家私下评价:“中国人在好几方面超过了我们。”

1990年春天,在市九届人大三次会议上,副市长张百发报告亚运会工程进展情况时,神采飞扬:“亚运会好多绝活在计算机里,我们的科技人员干得非常漂亮。”

不过,王继中累病了,一天中险些两次晕倒。人们逼他去休息,他动了感情:“时间太紧了,我们没有生病的权利。”王继中和他的同志们简直成了“工作狂”,回到家里爱人跟他说话,他竟一句没听过去,甚至晚上做梦也是工程。1990年春节,指挥部决定放一天假,王继中把指挥部一些同志请到家里“放松放松”,谁知大家一张嘴又全是计算机。

王继中和他的伙伴们是真正的男子汉,艰辛、困苦、埋怨、委屈,他们都默默承受下来了,一切都为着那辉煌的一刻:

——亚运圣火托着“圆满”渐渐熄灭,五彩礼花载着“成功”冲天而起,在新闻中心微机终端淡绿色荧光屏上,在纪念册上留下了记者们的最后一段“报道”——

美国记者:电脑快速提供资料是现代体育报导的左右手,亚运会的人们的确是干得很出色……

面对世界,祖国母亲微笑了。这微笑是共和国给予的最高奖赏,它将水远珍藏在王继中和所有无名英雄的心上。

[1]原文刊载于《清华校友通讯》1991年24期———编者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