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湘科院士在计算机系建系60周年纪念大会的发言

2018.09.16 00:00

(2018年9月16日)

1980级计算机系校友、国防科技大学教授 廖湘科

尊敬的各位领导、敬爱的各位老师、系友、亲爱的同学们:

前不久,受吴建平主任邀请参加60周年系庆大会,并要我作为系友代表从“做学问”的角度谈谈工作情况和清华计算机系对我的影响。受领任务后,思前想后,深感压力巨大。前有张先生这样的学界泰斗,谈“做学问”有班门弄斧的嫌疑;后有出身全国知名“贵系”的大批青年才俊,谈影响有当面说教的味道。但回顾五年清华计算机系的学习经历和离开清华三十多年的工作历程,还是有许多感悟和大家分享。

“丰富的个性”是清华制造抹不去的烙印。我上学的八十年代初期,正是计算机系发展史上第三个十年“调整提高”的时期,80年代初的清华有着自由清新的学风和教风,特殊的历史时期,也使得禁锢已久的思想得到井喷式的爆发。以学习为重的同时,自由发展个性爱好,正是这种活跃气氛,使得那个年代的同学们大都具有丰富的个性。个性是装不出来,拧不过来的。有的人天生内向,就不要逼他去和太多人打交道;有的人天生直爽,不能就此限制了他发表意见、勇于批判的天性。个性的鲜明、丰富,经常是外界对我们这批同学群体由衷的感叹与羡慕。

“强烈的自信”是清华文化与生俱来的基因。清华学生的这种自信来源于清华的学界地位,固化在过硬的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表现在过人的专业水准和强烈的责任心。那个年代一批批计算机系毕业的学生,无论是在业务领域,还是从事其他行业,一句淡然的“清华人嘛,就是应该好一点”背后,流露的却是应对激烈竞争舍我其谁的霸气,迸发的却是应对急难险重敢为人先的豪气。在这种自信的支持下,多少次艰苦攻关,变成了自得其乐的陶醉,而期间的种种挫折困难,变成了轻描淡写的略笔。清华出来的人,大部分都是这样的。

“适合的平台”是清华学子建功立业的要件。个性发展是大学教育的基本出发点,但秉持个性绝不是孤芳自赏、脱离他人、脱离社会。“适合的平台”既包含对事业发展基础的选择,也包含对事业发展环境的融入。这个平台,不但要有海纳百川的底蕴,更要有紧跟世界趋势服务国家重大需求的眼光。1985年从清华计算机系毕业后,受当时首台银河巨型计算机的吸引,我选择了国防科大计算机系继续学业,并之后一直在银河天河团队工作。三十多年的工作实践,从内心来讲我还是喜欢作科研,从个性来讲我还是适应军队中相对简单的社会关系,从外界动力来讲我可能更适合“被压迫着”干活。所以现在可以讲,军队特别是国防科大的计算机学院是适合我的地方。

“智圆行方”是清华计算机系学人应秉持的价值追求。孙茂松教授在十年前编撰清华计算机系50年系史时用源自《文子·徵明》中的“智圆行方”为标题,既是对清华计算机系发展与奋斗史的总结,更是对辉煌未来的展望。这一概括,高度契合了计算机系全体师生知识圆通、思维圆熟、志向圆满、作风圆和的特点,和学业上方正质朴、敬业进取、严谨求是、诚信务实的作风,充分体现了“智”与“行”的统一,强调了实践中格物致知。这四个字凝练和升华了六十年来计算机系成功办学的经验,是对计算机系全体师生昂扬向上精神风貌的真实写照,理应成为全体师生的价值追求。

六十载栉风沐雨,一甲子春华秋实。满堂花醉重提当年书生意气,举座语欢尽显今朝事业峥嵘。我们坚信,全体清华计算机系学人发扬“智圆”和“行方”格物致知的精神,必将建成“世界一流、清华风格”的计算机学科。

谢谢大家!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