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超算团队包揽2015年三大国际超算竞赛总冠军
|
当地时间11月19日,在美国奥斯汀举办的SC15国际大学生超算竞赛中,代表清华大学参赛的计算机系超算团队经过48小时连续鏖战,在参加决赛的全部9支队伍中总分位居第一,斩获总冠军。这是中国大陆高校第一次在该项赛事中获得总冠军。 清华大学超算团队由计算机系师生组成,本次出征队员包括6名本科生:计23班鲁逸沁,计24班裘捷中、卓有为,计25班梁盾、梁俊邦,计33班王邈,以及教练员高性能所硕士研究生李恺 |
|
发表时间:2015年11月20日 |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介绍
|
计算机是当代信息科学与技术的重要支柱之一。本系的培养目标是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从事计算机研究与应用的高级技术人才,促进我国信息化社会早日实现。 计算机系本科生的培养定位为:(1)面向基础或应用基础科学技术问题,具备创新能力的研究型人才。(2)具备研究型人才的知识结构、基本能力和综合素质。具备分析、解决困难的创新能力,具备国际化视野。(3)具有远大的科学抱负和人生理想,同时具有为抱负和理想 |
|
发表时间:2017年04月06日 |
|
本科2014级培养方案及指导计划
|
附件:本科2014级培养方案及指导计划.pdf |
|
发表时间:2015年04月10日 |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招生专业介绍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是一门发展迅速、影响深远的学科,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科技水平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计算机系统已渗透到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人民生活各个方面,引起了产业结构、产品结构、经营管理和服务方式上的巨大变革。这一学科和其他学科的结合,更改进了其他学科的研究工具和研究方法,推动了各学科的发展。 清华大学于1956年建立计算机专业,1958年成立自动控制系,后改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 自1956 |
|
发表时间:2010年12月16日 |
|
2009年硕士生培养方案
|
附件:2009年计算机系硕士培养方案 |
|
发表时间:2010年12月16日 |
|
计算机系举行2013级“先进计算英文硕士班”开学仪式
|
计算机系2013级“先进计算英文硕士班”开学仪式9月3日在FIT楼举行。计算机系党委书记孙茂松、副系主任冯建华、陈文光,党委副书记许斌,课程负责老师及学生出席了开学仪式。孙茂松书记介绍了项目的发展与取得的成绩,陈文光教授作了主题发言,全面介绍了计算机系的科研和教学情况。今年毕业并继续在我系攻读博士学位的伊朗学生爱里与来自马来西亚的吴亦颖作为优秀学生代表与新入学的同学们分享了学习经验,并给出中肯 |
|
发表时间:2013年09月11日 |
|
2013年我系研究生“龙腾杯”篮球赛圆满落幕
|
11月21日,我系2013年研究生“龙腾杯”篮球赛决赛在综合体育馆打响。本次“龙腾杯”篮球赛由系研工组主办,系研究生会协办,吸引了百余名研究生同学参与其中。来自我系六个研究生集体的参赛队伍经过两轮小组赛和两场半决赛的争夺,媒体所夺得冠军,实现“五连冠”。 图为 比赛现场 我系党委副书记刘奕群老师和研工组组长贾珈老师也到场观看了比赛,赛后两位老师分别为冠军媒体所和亚军软件所颁发了奖状和奖品,并将 |
|
发表时间:2013年11月25日 |
|
二〇一四年第二次研究生毕业工作流程
|
序号 项目 日期 相关部门 1 毕业生上网提交毕业申请并核对个人信息 2月20日-4月04日 学生本人通过info进入毕业申报 预计毕业博士生进行最终学术报告(预答辩)并将完成后表格提交到教学办 3月15日之前 导师组织 博士生论文学术不端检测 4月7日前提交论文,4月9日给出检测结果 学生本人通过info进入论文检测系统 2 博士生到教学办申请论文送审,携带论文送审名单2份及论文电子版(文件名 |
|
发表时间:2014年02月28日 |
|
计算机系举办2016“大数据”国际夏令营
|
7月11日-30日我系举办了首次以“大数据”为主题的面向国际学生的夏令营。活动由周立柱、陈文光两位老师总体策划。陈文光、朱军、唐杰、李国良四位青年教师联袂讲授,给学生们提供了一场精彩纷呈的学术盛宴。在为期三周的时间里,讲授数据挖掘、机器学习,并行计算等专业课程,并且以UBER做为实际案例平台,通过大作业来提升学生的实战能力。同时通过汉语课程,书法、剪纸、编织、茶道等系列中国文化浸润课程让学生感受 |
|
发表时间:2016年10月24日 |
|
计算机系举行解放军某部工程硕士毕业典礼暨合作意向签字仪式
|
1月19日上午,计算机系在主楼接待厅举行解放军某部工程硕士毕业典礼暨合作意向签字仪式。解放军某部领导、清华大学副校长龚克、研究生院副院长赵伟、计算机系领导、部分工程硕士导师以及近五十位毕业的工程硕士出席会议,计算机系系主任林闯主持会议。 毕业典礼上,部队领导、龚克副校长和计算机系党委书记分别讲话,对同学们表示祝贺并提出进一步的要求,希望他们都能向金怡濂院士学习,为祖国的国防事业奉献自己的力量。龚 |
|
发表时间:2006年01月21日 |
|